一、僵局:法律威严与生命关怀的两难
当身着制服、佩戴法徽的执行干警踏进某医院门诊部时,原本喧闹的就诊大厅骤然安静起来……
杭州某医疗器材公司与南京某医院合同纠纷一案,因该医院未履行给付180万余元的义务,杭州某医疗器材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经查,该医院银行账户内无可供扣划的款项。于是,执行干警决定上门调查,并打算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
“请问哪位是负责人谷某?”
“我就是,你们有什么事情?”
“你好,我们是建邺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现向你了解相关情况,请配合执行。” 、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执行干警进退维谷:诊室里,医生正全神贯注接诊;走廊上,患者举着输液瓶缓慢移动;角落里,母亲抱着孩童静默等候……此刻,任何一丝生硬的强制介入,都可能击碎这份维系着生命健康的脆弱安宁。干警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法律必须得到执行,但这里守护的是民生底线,必须找到两全之法。”
二、破局:创新方案化解执行困境
确定执行方针后,干警现场组织双方进行协调,经过数轮艰难的拉锯与磋商,执行现场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经多轮协调,医院负责人谷某表示:愿意当场筹款支付30万元,但剩余款项需要分期履行。但是,杭州某医疗器材公司负责人袁某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他们的拖延策略,万一他们在此期间转移走了医疗设备,怎么办?”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面对僵局,执行干警并未强行推进,而是将双方的顾虑逐一拆解,在法理与情理的交汇点上,提出了一个兼顾双方核心利益的解决方案:今天先给30万元,由法院对部分医疗设备采取“活封”措施,并允许医院继续使用救治病患,以便物尽其用,但医院要承诺不得擅自转移,否则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同时,医院要在扣除运营成本后,及时将剩余收益给付申请执行人。
谷某闻言神色顿缓,并表示:“你们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同意这个方案,一定会严格遵守承诺的!”
见袁某还在犹豫,执行干警说道“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是一个公益行业,我们既要保障你的合法权益,也要守护好民生利益,希望你能从社会大义角度考虑一下。并且,我们也采取了‘活封’措施,如果他们敢转移查封的设备,我们一定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短暂的沉默后,袁某一跺脚,说道“我相信你们的话,我们也是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企业,就按这个方案办!”
随后,谷某安排关联公司向法院转款30万元,执行干警亦迅速清点部分设备,并张贴了封条。
三、结局:法律温度守护民生底线
执行,不是冰冷的强制,而是温暖的智慧。它能在法理与情理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维护胜诉权益的同时,也为困境中的企业留下生机与希望……
“这份方案真正考虑了我们医院的救死扶伤使命”,医院负责人谷某感谢道。
杭州某医疗器材公司负责人袁某舒展眉头道:“你们给医院保留了运转空间,也通过‘活封’措施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感到了‘保障’,考虑得太周全了”。
当执行干警离开时,医院门诊部内景象一如来时:诊室灯火依然明亮,那些维系生命的仪器设备,仍在病人身边安稳低鸣。
法律尊严不容侵犯,但执法行为有温度。每一次执行都关乎 “人间烟火”,每一次“活封、活扣”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不让冰冷的程序碾压温暖的民生底线。
建邺法院始终以创新执行方式为桥梁纽带,既为债权人兑现胜诉权益筑牢堤坝,也为守护民生权益留下通道。这正是“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