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建邺法院在线召开“靶向发力 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执行局副局长胡维华通报建邺法院2022年度执行工作开展情况。江苏法治报、江苏经济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媒体记者线上参会。
精准发力
提质增效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今年以来,建邺法院执行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通过进一步畅通立案、审判、执行、破产等环节的衔接运行,持续推进落实省法院“854”模式迭代升级工作要求,不断健全执行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执行工作走上良性运转轨道。
截至11月底,建邺法院新收首次执行案件首次突破10000件,同比上升196.38%,首次执行案件结案9354件,同比上升174.11%,均排在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平均结案用时73.94天,较去年同期有明显降幅,完成了“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为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的工作目标。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9.62亿元,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二,同比上升83.88%,以真金白银检验了执行工作实效。
聚焦核心
多措并举扭住运行机制“牛鼻子”
强化中间库管理,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立审执”衔接机制,对执行不能的案件,积极引导申请执行人启动“执转破”程序,将23家企业导入破产程序,为204件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提供了第二条实现债权的路径,涉及债权5000万元。不断优化内部繁简分流机制,初步实现快慢分道、分轨运行的模式,简单案件消化能力明显增强,1-11月,快执团队共结案8087件,占全局结案数的86.45%,平均用时仅45天;司法拍卖成交648件,成交金额4亿余元,其中,处置不动产114套,成交金额3.28亿元。
服务发展
聚集资源打造金融执行“新高地”
为切实服务保障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通金融法治生态闭环的“最后一公里”,建邺法院抽调资深法官和精干力量组建金融快执团队,形成专业化办案机制,执结金融案件近4000件,同比增长154.2%,执行到位金额1亿余元,切实服务保障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建设。创设金融执行案件优先审查、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三优先”机制,积极探索不涉及财产处置的金融案件执行新模式,对涉及资产处置的金融案件,统一交由财产处置团队办理,最大限度保障金融机构及时回笼信贷资金。及时解决金融机构反馈事项,获辖区金融机构一致好评,打通金融法治生态闭环的“最后一公里”。
攻坚克难
加大力度啃下执行难“硬骨头”
发挥“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范围广、覆盖全的优势,全面查控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确保可供执行财产不遗漏,累计完成执行案件网络查控1.5万余次。对符合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信息条件的被执行人应上尽上,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878人次、限制高消费9217人次。与地铁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在全市各条地铁线路上近1.5万个屏幕上滚动播放失信和悬赏信息,让其一夜之间成为“网红”,经统计,今年以来,共有65名居住在本市的失信被执行人在看到地铁屏幕发布的失信信息或经朋友提醒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还款。持续加强对被执行人的查找力度,积极开展“凌晨行动”“周末布控”“地毯式排查”等全天候集中执行,让被执行人无处可躲,累计上门传唤1400人次、拘传48人次、司法拘留16人次、罚款34件、7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拒执罪线索6件6人。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零容忍”,对被执行人高某擅自出租查封房屋收取高额租金行为重罚5万,组织50余名干警8小时强制清空近5000平方米的南湖体育馆,相关信息先后被全国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信息网刊载,有力地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善意文明
树牢理念涉民生司法执行“有温度”
针对执行不能的欠薪、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建邺法院积极向区委政法委申报执行救助,共向10件案件中13名符合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救助款项共计72.5万元,有效缓解了当事人燃眉之急,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同时,积极开展“类个人破产”试点工作,并已成功两件,通过司法手段让“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得以实现经济重生,东山再起。
此外,建邺法院以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深入促进执行工作精细化发展,先后修订《执行指挥中心事务办理流程指引》、《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流程指引》工作流程;形成《拆迁安置房过户流程指引》《司法拍卖流程指引》等规范指引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不断提升执行工作精细化、标准化,执行工作管理体系提升明显。
下一步,建邺法院将继续围绕工作目标,不断优化执行机制建设和办案力量配置,加强与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建设;紧盯涉民生案件、“执转破”、司法拍卖等重点工作,持续精准发力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邺“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加强科技支撑,让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执行工作中得以大量应用,坚持不懈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切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