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是真是假? 态度转变是鳄鱼的眼泪还是真心的悔过? 以奔驰汽车立下的“军令状”能否当真? 丢失的信任还能否寻回? 敬请锁定今日执行频道 ,揭秘层层迷雾,探寻背后真相。
我还钱
作为一桩劳动争议纠纷系列案件的代表,申请执行人于某近日通过拨打法院执行110热线,成功将涉案被执行人——南京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某拘传至法院。面对于某一方的严厉质询,林某语气柔和、言辞恳切,不断强调公司经营困难,自己正在积极催款,一旦资金到位,便会履行还款义务,俨然一副积极配合的姿态。
这番说辞初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充满诚意的积极偿债方案。然而,经验丰富的执行干警一眼便看穿了林某的推诿之意,于某也坚信这不过是林某拖延债务的伎俩,坚决要求林某当天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装的
套路被拆穿的林某见无法蒙混过关,立刻变脸,暴露出真实面目,不仅摆出一副“我无能为力,你能奈我何”的蛮横态度,还辩解称其已向公司银行账户汇入几万元,并已被法院扣划,以证明自己的还款态度良好,是于某一方咄咄逼人,不给人喘息的时间。三言两语间,竟将自己塑造成了受害人,巧舌如簧、诡辩欺人。
虽然法院已扣划该公司账户内的几万元,但这与案涉标的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更像是林某试图证明自己有还款意愿而做出的姿态。于某清楚,若不能在今天达成协议,未来将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因此申请法院对林某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
我承诺
听到这里,原本还镇定自若的林某态度又一次急速转变,原本满不在乎的脸上露出了焦虑和恐惧,连连表示自己不能被拘留,家中尚有幼子需要照顾,态度诚恳,让人动容。因林某确实是在某学校门口被带回,执行干警认为其所述情况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于某听闻此言,也显得有些不忍。
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执行干警综合考虑相关情况,从温情执法的角度出发,组织双方进行协商。最终,林某提出由其个人为公司债务提供执行担保,并将名下一辆奔驰汽车停放在法院作为担保财产,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12月底前结清债务,其个人自愿接受法院直接强制执行,并由法院拍卖上述车辆偿债,不足部分仍由其个人继续偿还。对此,于某一方予以认可。当晚,林某安排人员将奔驰汽车开到法院。鉴于林某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以及确有幼子需要照料等实际情况,法院决定不再对其司法拘留。
执行工作不仅展现了法律的“力度”,更体现了人性的“温度”。对执行干警而言,根据不同当事人和案件情况灵活应对已是常态,只有坚持以法律为基石、以情感为纽带,才能迅速、便捷、有效地解决问题。执行中,一些被执行人总是耍小聪明,初时百般狡辩推诿,直到面临强制执行时才想起亲情可贵,但亲情不应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只有早日履行完毕法律义务,才能真正回到家庭的怀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