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拖欠多年的劳务费
一份承载期盼的调解书
一场关乎诚信的较量……
被执行人声称资不抵债、病痛缠身
该怎样执行欠款?
申请执行人贫困交加、走投无路
又要如何维持生活?
当执行干警无数次扑空
看似简单的劳务纠纷案
已然成为考验司法执行力的试金石……
躲避执行花样尽,药费无着催人急
李某与王某的劳务纠纷牵绊已久,面对王某年复一年的拖欠行为,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的李某几近崩溃,最终选择诉诸法律。庭审期间,王某信誓旦旦的调解态度曾让李某重燃希望。然而,当民事调解书约定的付款时间届满后,王某却故技重施玩起"人间蒸发"的把戏,拒不支付1.5万元劳务费。面对执行干警的传唤,王某不断更换借口,从"家徒四壁"到"患病住院",层出不穷。
为保障李某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迅速冻结王某名下银行账户,但无可供执行财产。随后,执行干警查封了王某名下的房产——一套尚有200万元抵押的不动产,并上门张贴拟拍卖裁定、公告。经查,该房屋由王某的父母实际居住。因王某始终无动于衷,不予理睬,且拒不到法院,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更令人揪心的是,执行干警了解到李某夫妇作为退休人员,已年近七旬,患有多个基础疾病,每月靠着退休工资生活、吃药,十分不易!这笔被拖欠的劳务费不仅是应得的血汗钱,更是急需的医药费,关系到李某夫妇二人的切身利益。
蛛丝马迹现端倪,消失良久终现形
转机出现在某个寻常日子。李某的丈夫钱某偶然发现了一家蹊跷的理疗店:店门醒目地张贴着王某的联系方式,联系人赫然标注"王老师",但店内人员却矢口否认该“王老师”与被执行人王某为同一人。这一反常情况立即引起了执行干警的警觉,遂决定上门调查。虽然“王老师”不在店内,但经现场核查,无论是该理疗店的营业执照、店内悬挂的锦旗,还是扫码后显示的收款方,都确凿无疑地指向王某本人,其长期伪装的"经济困难"谎言瞬间土崩瓦解。
面对执行干警的电话询问,王某仍心存侥幸,先是称人在外地学习培训,后又称该店铺属"挂名经营",实际归案外人蔡某所有,逃避执行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是,在确凿证据面前,执行干警告知法院将依法对店面采取查封措施。直到这时,王某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承诺立即配合处理,并保证尽快赶到法院。
铁证如山无可辩,当场转账终履责
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半小时后出现在法院的王某,依旧态度嚣张,不仅避重就轻地敷衍还款问题,更是提出无理要求:先解除店面查封,再谈分期还款事宜。对此,执行干警当机立断,现场搜查王某手机网络支付账户的使用情况,发现2024年微信收支高达70余万元,仅在今年年初的短短两个月间亦有10万余元支出。铁证之下,王某不得不承认通过新注册微信账户逃避执行的事实,并承认之前多次所说的“困难”情形,都是拖延、抗拒执行的借口。
鉴于王某多次恶意抗拒执行的行为,执行干警要求其立即全额履行义务,否则将予以司法拘留,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最终,王某迫于法律威慑,当场筹款结清全部欠款。法院综合考虑王某的履行情况,依法对其处以1000元罚款。至此,这场历时多年的劳务纠纷,终于在执行干警的强势出击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本案金额虽小,但关系民生!建邺法院始终坚持"小标的 大民生"的执行理念,将司法温度与执行力度有机结合。执行干警一方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关怀;另一方面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逃避执行行为。通过刚柔并济的执行策略,既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又切实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